-
汤山崛起健康养老新地标 苏豪打造国家级准公益园区
江苏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苏豪控股集团与南京市江宁区达成战略合作,于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共建苏豪健康养老产业园。该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项目,规划五年建成,将通过整合温泉康养与高端医疗资源,打造国家级健康养老示范标杆,显著提升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动能。 一、战略协同:省级项目赋能全域旅游升级 项目签约标志着江宁区与苏豪控股集团在资源整合领域深度协作。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已集聚香樟华苹酒店、颐尚温泉等特色载体,具备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天然优势。产业园将依托现有生态及温泉资源,构建"医疗保健、文化养生、休闲养生、适老公寓、商业服务"五大功能区,强化国家级度假区服务能级。 二、区位优势:核心资源叠加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园选址汤山度假区核心地带,周边高端酒店与温泉设施形成成熟配套。此处地处南京东部门户,交通网络通达长三角城市群。度假区正推进"中医药养生基地"与"文化休旅经济带"共融建设,苏豪项目将衔接区域规划,助推形成温泉养生、文旅休闲、城乡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样本。 三、功能创新:医养教融合破解养老痛点 项目突破传统养老模式,引入江苏省中医院等三甲医疗资源,建立中西医结合保健体系。同步嫁接国内名校教育平台及国际养老护理机构,设立老年大学等终身学习场景。通过"医疗+教育+护理"三维联动,实现从基础照护到精神关爱的全周期服务闭环,填补高质量康养市场空白。 四、资源整合:国际标准重塑产业生态链 苏豪控股集团协同国际品牌酒店运营方,构建高端康养服务标准化体系。以"准公益"定位降低普惠型养老成本,同时引入市场化运营提升效率。项目将联动周边景区形成全域旅游动线,实现温泉疗愈、中医药体验、文化休闲等业态协同,打造立足南京、辐射长三角的健康目的地。 五、区域带动:服务业引擎激活经济新增长极 作为南京市现代服务业关键项目,产业园运营后预计创造千级就业岗位,拉动健康管理、康复设备等上下游产业集聚。度假区招商部门表示,该项目将加速片区从单一温泉旅游向"养生度假示范区"转型,为江宁区服务业占比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六、远景规划:国家级示范区的时代使命 按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目标,汤山度假区正推进"特色温泉小镇"建设。苏豪产业园作为标杆项目,将深化温泉资源科学利用,探索气候疗法、森林康养等新场景,助力南京建成以文化休旅经济为主导、康养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示范区,为中国养老产业升级提供"汤山方案"。
2025-08-19
-
南京市江宁高新园三期规划融合文化生态推进招商引资
南京市江宁区高新园三期总体规划近期进入公众意见征询阶段,核心举措包括依托东吴大墓建设遗址公园,并与青龙山公园一体化开发,目标打造以生态、科技、创新、文化为主题的高端智造业基地。这一规划将显著推动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本与创新企业入驻,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南京都市发展区南部注入新动力。 一、规划背景与战略定位聚焦南京江宁区中南部发展需求。高新园三期作为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扩展区域,定位为高端智造业基地,突出生态宜居与创新驱动。通过整合文化遗址和自然公园资源,规划响应城市绿色转型目标,强化科技与文化协同效应。此次一体化开发旨在优化用地结构,提升土地效能,并为后续产业引入奠定基础。 二、空间布局采用"一轴一带、两心"结构促高效融合。104国道综合服务轴规划为交通与产业走廊,连接区域内外企业园区,提供高效物流和人流服务;前进河综合服务带则结合河岸生态提升,打造低碳商业与公共服务节点;产业社区服务中心聚焦创新孵化与人才集聚功能,孙吴历史文化中心则挖掘东吴大墓文化价值,构建文旅结合体验区。这种三维布局确保生态功能与文化传承无缝衔接。 三、文化生态一体化开发强化资源保护与协同利用。规划明确依托青龙山公园自然基底,建设遗址公园,形成城市绿肺与文化地标双核联动。保护范围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规,东、西、北边界设30米缓冲带,南部延伸至100米,禁止无关建筑干扰。开发模式采用低影响设计,如生态步道和智慧监测系统,确保历史遗迹与绿地系统互促互进,服务于市民休闲与科普教育需求。 四、招商引资策略锁定高端产业与人才吸引力。规划提出多元化招商机制,优先引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企业,配套定制化服务设施和政策包。生态科技主题园区鼓励企业参与绿色技术研发,文化主题区支持文创公司合作,提升区域品牌价值。产业社区服务中心已预留空间用于孵化器建设,预计吸引初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闭环优势。 五、开发进展稳步推动区域可持续增长。南京市相关机构正在优化交通网和公共服务配套,确保规划实施符合公众诉求。整体方案将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增长与文化繁荣三效合一,为南京南部打造标杆性智慧园区贡献新样本。未来,招商引资成果将加速高端项目落地,带动就业与创新溢出效应。
2025-08-19
-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绿建盛会落幕推动产业招商投资高潮
为期数日的2015年江苏国际绿色建筑展览会暨相关配套展在南京市圆满闭幕,聚焦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有效促进招商引资机遇,吸引了全球众多领先企业参与,助力当地建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展会展示了高效可持续建造方式,如一天内搭建抗震绿色建筑的突破性体系,推动南京市成为行业投资新热点。 一、展会整体概况 2015年举办的该展览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总展览规模显著,汇集国内外专业参与者,旨在推动建筑业向低碳环保方向迈进。五大主题展区设计合理,包括建筑工业化、模板脚手架技术、暖通空调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环保建筑材料应用,每个展区由权威机构和知名企业共同呈现创新成果,强化了技术交流平台作用。 二、建筑工业化技术突破 展会亮点之一是建筑工业化体系的全面推广,该技术通过工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实现现场高效拼装,精度控制精准。系统不仅施工速度倍增,一栋高层建筑建设周期显著缩短,还确保抗震能力达高标准,同时消除脚手架使用,大幅减少噪音、扬尘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环境效益突出。多家企业展示类似模式已在南京市江宁区落地应用,验证其可行性。 三、暖通及绿色设计创新 其他展区强调节能暖通技术革新与可持续设计实践,提供智能温控和可再生能源集成方案。暖通空调区呈现高效能耗系统,绿色设计区突出生态友好材料,均支持建筑生命周期管理。这些创新融合工业化体系,提升了建筑整体性能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南京市城市建设标准升级。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展会期间,促成多项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涉及国内外资本投入新兴建筑技术项目。地方政府部门积极组织洽谈会,吸引投资方关注南京市发展潜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成果包括推动工业化建筑规模化生产及技术输出,带动就业增长。 五、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技术展示引发广泛关注,强调生产方式变革而非结构改变,促进了建筑行业环保转型。展会反馈表明,工业化建造模式有助于应对城市化挑战,支持中国绿色建筑政策实施。未来南京市将持续优化此类平台,扩展至全国推广应用,实现更高经济与环境协同效益。
2025-08-19
-
江宁区聚力创新驱动与产才融合 构筑实体经济新高地
今年以来,江宁区围绕深化创新驱动和壮大实体经济双主线,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人才服务等举措,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区以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契机,加速形成“科技—产业—人才”良性循环,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高地注入新动能。 一、创新生态提档升级 夯实发展核心动能 江宁区聚焦科技创新政策落地,深入实施省级科技创新40条和市级36条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向重点领域集聚。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江宁核心区通过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已吸引东南大学科技园、南京工程学院科技园等载体入驻,诺奖小镇一期工程启动标志着国际高端科研资源加速导入。全区计划年内新增50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及高新技术企业,同步引进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预计人才创业经济规模将突破50亿元。 二、产业集群能级跃升 锚定高端制造方向 围绕8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江宁区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两大千亿级产业。在吉山西至滨江区域,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产业新城完成规划,长安新能源项目将于年底启动;智能电网产业通过技术攻关与规模扩张双轮驱动,力争建成国内领先的产业集聚区。此外,全区新增10家智能工厂,推动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三、文旅融合激发活力 培育现代服务引擎 依托越文化休旅经济带,江宁区加速推进世茂梦工厂、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旗舰项目,延伸“旅游+文化+商业”产业链。通过整合牛首山、汤山等优质资源,全区正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四、人才安居工程提速 强化产才融合支撑 为破解人才住房难题,江宁区启动15万平方米安居房建设,包括紫金江宁科创服务中心和高新园人才公寓两大项目,预计明年交付。此举将有效缓解高层次人才住房压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智力支持。 当前,江宁区以“归零再出发”的姿态,全面响应市委对壮大实体经济的新要求,通过系统性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持续巩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2025-08-19
-
南京市汽车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战略推动税收大幅增长
南京市通过招商引资战略,在2014年实现了汽车制造业税收的显著提升,累计贡献总额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约25%,远高于全市平均增幅。这一成果源于产业集群效应深化和政策支持,带动了溧水、江宁、浦口三大基地的快速发展。在产业规模、新能源汽车布局以及龙头企业升级等多方面取得突破,整体产业生态日趋完善,未来将继续推动南京市经济高质量增长。 一、 汽车制造业税收贡献整体表现突出。2014年,南京市这一行业税收增速显著,同比增长幅度远超平均水平,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产业扩张带动收入上涨,得益于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外资注入的助推作用。三大核心基地的协同效应加速了投资吸引,形成良好的税收基础,推动了整体产业链的稳健发展。 二、 产业集群规划聚焦于溧水、江宁和浦口三大区域。这些基地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多家中高端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目前,南京市集聚六家整车生产企业、十余家专用改装企业和数百家零部件供应商,构建了层次分明的工业体系。产业布局的优化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并加速了技术创新升级。 三、 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南京市内企业如南京依维柯在纯电动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推动产能扩展计划;多个大型投资项目如创维集团合作的新能源基地正稳步推进。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能预计大幅增加,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趋势,为产业转型注入新活力。 四、 核心企业升级扩容贡献显著。2014年,五大龙头企业税收占比超过行业总体的六成,其中长安福特马自达凭借创新产品实现了产值翻倍增长。这些企业通过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优化生产规模,预计2015年年产销目标将进一步提升至数十万台水平。 五、 产业链协作体系不断完善。南京市已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的完整生态系统,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增强,进一步巩固了产业韧性。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促进溧水、江宁等园区成为区域性制造中心。 六、 未来发展前景持续向好。南京市依托现有政策优势,深化招商引资策略,加速技术创新和产能升级。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驱动产业转型,预计整体经济增长将保持强劲态势。企业扩容计划如产能目标设定,将为南京市经济贡献更大的拉动力。
2025-08-19
-
南京江宁禄口空港新城全面启建 打造未来都市新引擎
随着系列城建项目的启动,南京江宁开发区禄口空港新城建设正式迈入新阶段,重点突出招商引资策略,吸引龙头企业和国际资本入驻,旨在推动区域经济跃升和城市能级提升。此次建设将依托航空枢纽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与生活配套,为南京市南部中心增添强劲动力,打造集科技、宜居与智慧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新区。 一、禄口空港新城规划与战略定位 南京禄口空港新城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核心地带,规划面积约71平方公里,地域范围东至新宁溧路与机场高速,北接银杏湖大道、凤凰山南及吴楚路,南临启航路机场连接线和中邮航连接线,西靠将军大道、老宁丹路和凤云铁路。该新城定位为高科技产业与高品质生活融为一体的发展示范区,是江宁开发区实施城市南进战略的关键空间载体。发展规划聚焦“两年形成核心区、五年基本建成新城区”的目标,未来将承载百万人口规模与千亿级别产业集聚。新城建设紧密融入南京市建设国家级大都市区的整体框架,通过提升国际化水平与生态宜居品质,形成经济增长新增长极。在空间布局上,将采用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先进理念,实现产业、交通、生态、文化和公共服务功能统筹协调,释放航空枢纽的辐射影响力。 二、产业布局与招商引资策略 新城依托禄口国际机场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制造、航空物流等关键产业,同时积极拓展高端商贸、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多元化产业链集群。招商引资工作为核心驱动引擎,采取靶向招商机制,聚焦国际龙头项目引进,每年确保落实超10亿美元规模的旗舰企业落户。该策略有助于加速产业聚集和人才虹吸效应,为区域经济注入创新动力。在产业生态营造上,通过构建产学研融合平台和政策支持体系,吸引高科技企业与研发机构设立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此外,新城强调开放合作原则,拓展与国际市场的经贸往来,形成外向型经济高地。南京市发展规划部门强调,该建设将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投资吸引力,确保产业布局的全球竞争力。 三、基础设施与功能项目建设 首批集中开工的城建项目涵盖市政道路、民生工程、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整治及拆迁等五大类别,涉及21条道路工程如汉韵路、皓月路与飞天大道等,路网竣工后将显著提升内部交通效率,拓展新城发展框架。城市功能板块中,重点项目包括会展中心和国际化学校:会展中心建设周期为两年,计划2018年12月竣工,占地约3万平方米,作为南京主城南部的重要设施,将承载会议、会展活动,增强区域文化及商务影响力。教育配套设施由国际教育集团联合打造,总投资额约3亿元,引入双语教育体系与国际课程,为外籍人才提供就学保障。该项目复制了在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确保教育服务与国际标准接轨,强化新城吸引海外高端人才的能力。基础设施实施过程中,将强化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应用,通过海绵城市设计优化水循环管理,打造可持续人居环境。南京市建设部门表示,此类项目旨在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网,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四、国际影响与城市发展展望 新城建设不仅提升区域内部活力,还通过国际化合作增强全球竞争力。国际学校的设立便是范例,其借鉴英国顶尖教育资源,开设从幼儿至高中的贯通课程,支持学生海外升学无缝衔接。此类项目有力带动海外人才回流与本土人才培训,形成多语言、跨文化生活环境。在城市发展层面,该区域将被打造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节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预计未来五年内,随着核心产业体系的完善与人口规模扩大,新城将实现经济总量与生活品质的双重跃升。南京市政府规划文件指出,这一进程将推动南京市整体空间结构优化,加速特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江宁开发区管理部门强调,建设工作始终遵循高标准、高效率原则,是南京市推进高质量城市化的里程碑事件。长远来看,禄口空港新城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创新引擎,通过航空枢纽联动国际资源,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经济发展贡献持久动能。
2025-08-19
-
南京江宁区以“四个面向”为引领 打造专属营商IP
作为南京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江宁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四个面向”战略重点,通过构建精准招商体系、优化产业生态、强化平台支撑等举措,持续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专属营商IP,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一、锚定“四个面向”,构建精准招商格局 江宁区立足区域发展定位,明确“四个面向”招商重点方向,即面向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面向国内百强及头部民企、面向央企国企及重大产业集团、面向创新型优质企业。通过建立分类分级招商目录,动态跟踪目标企业投资意向,实现招商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围绕重点产业赛道,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常态化赴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的重点城市开展“小分队”招商,加强与目标企业的深度对接,推动一批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落地。 二、紧扣产业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突破 江宁区紧扣“3+3+3+1”现代产业体系,即三大主导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聚焦智能电网、生命医药、智能交通、未来网络等优势领域开展靶向招商。通过举办系列产业专题推介活动,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在智能电网领域,依托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论坛等载体,吸引关键核心技术企业落户;在生命医药领域,借助全球服务贸易大会等专业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未来网络领域,通过5G通讯电子科技创新展等活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保障效能 江宁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建立重点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机制,从项目签约、注册到建设、投产提供“一站式”服务,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加强政策供给,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在用地、融资、人才等方面给予精准保障。同时,强化招商引资推进办统筹协调功能,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高效服务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四、深化平台建设,增强招商承载能力 江宁区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的主阵地作用,推动江宁开发区、江宁高新区、滨江开发区、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招商平台。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为项目落地提供优质空间载体。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重大招商活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产业合作,拓展招商渠道。同时,注重以商引商,鼓励已落地企业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倍增效应。 江宁区相关部门表示,将持续以“四个面向”为指引,不断创新招商方式,优化产业生态,着力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项目,推动营商环境从“政策优惠”向“生态优化”转变,进一步擦亮江宁专属营商IP,为建设国际创新名城贡献更大力量。
2025-08-19
-
江宁空港枢纽与南航协同推进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园建设
在南京江宁区持续推进招商引资战略的背景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江宁开发区近日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空港枢纽经济区内共建国家级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园,聚焦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直升机研发中心和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建设,旨在推动高科技产业集聚和创新升级,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协议签订强调科技驱动发展。双方合作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大的航空宇航学科科研实力,联合相关专业机构及企业资源,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产业园将成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核心载体,计划发展为协同创新中心,资产规模达数十亿元。此举标志着南京航空航天领域产学研合作的重大突破,契合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规划。 二、产业园区功能布局完善创新链条。项目规划设立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期的实验室试产转化为规模化商业量产;直升机研发中心致力于技术优化和应用推广;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发中心则强化核心部件国产化能力。同时,引入国际先进标准,提升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确保技术在关键领域自主可控。 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深度协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在空港枢纽经济区内扩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增设与航空航天高等职业技术需求匹配的专业学科,如智能制造与飞行器设计等。新专业将结合科技园区实践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培养本土高素质技术人才,确保产业供应链人才供给稳定。 四、产业集群基础夯实区域发展动能。南京江宁开发区已吸引中航轻动等三十家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入驻,形成规模产业群落,累计投资规模超百亿元。作为园区首个旗舰项目,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园运行后将整合空港枢纽的区位优势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潜力,为企业提供共享技术平台支持,加速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创新外溢。 五、产学研协同机制强化长期合作。双方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涵盖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功能规划优化、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建试点等环节。合作促进干部挂职互动机制,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绑定,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和市场应用扩展。 六、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园项目强化南京江宁区的产业引领地位,预计吸引更多高端制造和研发企业加入空港枢纽经济区生态圈。项目深化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的衔接,为中国航空产业创新贡献样板经验,助力南京成为全国性航空航天技术高地。同时,响应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战略,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5-08-19
-
南京综保区“一区两片”全面运作助力国际招商新阶段
近日,南京综合保税区“一区两片”全面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南京市对外开放迈入新台阶。这一重要进展将显著推动招商引资进程,吸引全球企业入驻,并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相关业务操作高效完成,彰显了便捷的海关服务机制。 一、南京综合保税区作为国内开放层次领先的特殊经济区域,其“一区两片”结构涵盖江宁片和龙潭片两个功能区,体现了区域布局的战略性优化。这一模式借鉴国际经验,提供仓储物流、转口贸易及国际采购配送等综合性服务,为企业创造高效运营环境。龙潭片的启用填补了原布局的空白,实现两片协同运作,形成统一监管体系,为南京企业就近开展国际贸易奠定基础。整个区域的开通标志着海关政策的高效落地,并优化了外贸流程。 二、“一区两片”的全面投用相当于在南京市设立外贸自由港,通过优惠政策和服务机制简化货物通关手续。企业可通过该区直接完成进出口业务,无需迂回操作,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营风险。例如,相关操作流程采用标准化手段确保时效性,对本地制造企业如电子产品供应商带来明显便利,刺激产业升级。此举将引导更多国际企业参与南京经济建设,提升区域供应链稳定性。市民生活层面,进口商品流通速度加快,有望丰富本地市场供给并促进价格优化。 三、南京市依托这一平台,强化招商引资策略,制定专项措施吸引外资企业。政府部门推出税收减免、土地供给等激励政策,旨在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国际企业可依托综保区开展加工、分销等高附加值业务,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同时,区域功能整合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帮助南京拓展全球市场版图。经济专家指出,此类开放区域将带动相关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外贸数据稳健增长。未来,该区预期成为长三角重要枢纽,链接全球供应链。 四、南京综合保税区的运作严格遵守海关规定,确保安全高效监管。监管技术如智能化卡口系统实现货物快速通行,减少企业等待时间。区域内设施配套完善,包括仓储中心和物流网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海关部门持续优化流程,保证贸易合规性,避免非法操作风险。企业反响积极,多数表示运营成本显著降低。展望未来,该区将深化开放试验作用,促进南京市向国际贸易中心转型,为高质量经济注入持续动力。整体部署契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增强区域竞争力。
2025-08-19
-
江宁高新区招商引资激活数字经济新引擎助力产业升级
面对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江宁高新区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吸引科技企业入驻,重点发展电竞产业以培育新增长极。这一战略布局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迈进。 一、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加速扩张,促使多地积极布局新赛道。电竞产业作为新兴领域,近年来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获批准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正式项目后,它已从文化小众跃升为国际化的竞技产业,并具备强大的经济拉动潜力。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20年发布专项实施意见,明确支持电子竞技发展,为江宁高新区提供政策导向保障。 二、江宁高新区依托区域科教优势,聚力打造数字经济生态体系。园区内集聚12所高校,其中南京传媒学院设立全球首个电竞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同步成立电子竞技产业学院,提供专业人才培养平台。这些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支撑链。同时,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小视科技、天霸电子竞技战队等多元化企业,优化电竞产业生态,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三、2023年,江宁高新区联合知名互联网企业成功承办首届和平精英高校全国总决赛,该赛事覆盖多个赛区、数百所高校,吸引大量年轻观众在线及现场观战,凸显电竞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赛事结合AR技术、直播和解说等元素,增强娱乐性,推动产业由小众文化转向主流市场。作为国家级高水平赛事,其举办展示了园区在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方面的决心和能力,成为招商引资的核心抓手。 四、江宁高新区的发展战略聚焦“电竞+”模式,深化在电竞赛事运营、专业人才培养及产业研究领域的合作。未来规划包括扩展数字经济产业链至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智慧园区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此举有望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构筑可持续发展新增长极,支撑南京市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的实现。 五、数字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江宁高新区的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园区整合教育、技术和产业资源,推动电竞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演进,并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文化旅游的创新路径。通过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江宁高新区正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示范高地。
2025-08-1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